置顶

寻找荆楚最美家庭|大山夫妻默默守护“老小”30年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118 | 日期:2022年09月13日

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

湖北襄阳谷城县南河镇,因秀美南河穿境而过而得名,当地群山叠翠,但山水之间的道路交通并不太便利。

寻找荆楚最美家庭|大山夫妻默默守护“老小”30年

俞洪勤一家四口住在这个镇上,30余年来,俞洪琴作为当地乡村医生,接诊病人3万多人次,出诊近1万多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丈夫谭承斌,在当地白水峪中心小学工作,多年来从微薄工资中抠出近10万元,资助了近200名贫困学生。夫妻两人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大山里的乡村,为当地的老人和小孩带去温暖和希望。

出诊万余次,她走遍村里的每一条小路

清早接完电话,换上白大褂,背着医药箱,53岁的俞洪勤又要上门出诊了,这套熟悉的流程基本成了她34年来每天的固定动作。

“我们这里的乡村,多是老年人居住,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俞洪勤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村间的山路不好走,老人们慢性疾病较多,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都是打电话给我,我接到电话就会赶过去。”

1988年开始,俞洪勤担任当地的乡村医生。她告诉记者,当地山路较多,每次出诊基本靠着一双脚,走到十几里路才能到村民家中。她回忆,刚开始出诊的情况,走的都是碎石铺的、很窄的小路,有的路还临近悬崖,有时候还要坐船渡过山间的河流,再转山路。

俞洪勤出诊上门检查当地村民病情(受访者供图)

俞洪勤称,不光白天出诊,半夜出诊也是家常便饭。晚上天黑后,都是对方家里派人到路途中段等着,待俞洪勤走一半路程后,对方再带着她走去家中看病。2004年的一次出诊,尽管过去多年,俞洪勤回忆起来依然记忆深刻。当时已是夜里凌晨时分,劳累了一天后她刚刚睡觉,突然间,就听到邻村的黄大爷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家旁边有村民喝了农药。俞洪勤急忙起床,简单向他们了解情况后,背起药箱就往门外走,赶到现场,她给病人催吐药、打针、喂水,最终病人才得以脱险。

30余年来,俞洪勤共接诊了病人3万余人次,出诊达到万人次,但她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的村民减少数十万元的诊疗费用。她的一双脚走遍了附近村落的每条路,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也都已经刻进了她的脑海。

资助近200名学生,他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当地的白水峪中心小学,俞洪勤的丈夫谭承斌在那里当校长。30多年前,这所学校还只是个教学点,谭承斌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

白水峪教学点位于谷城县西南部,由于山村地势陡峭,交通不便,学生上学常常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很多学生选择了转学离开,留下来的,大多是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中很多面临辍学的风险。

谭承斌在河边接送上学的学生(受访者供图)

谭承斌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沟沟岔岔,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介绍,在1997年的冬天里,他和4名老师结伴去走访学生家,结果第二天傍晚时分,天开始下雪,雪越下越大,他和同行走访的老师被困在山上,又冻又饿,只得在村民家凑合一晚,直到几天后天放晴,他和同行的老师才每人拿着根木棍边探路边下山,一路上无数次跌倒,回到学校时手脚都是青一块紫一块,不知是冻伤还是摔伤,他说:“这对山里的老师来说很平常。”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一个山区孩子辍学。”谭承斌告诉记者。2003年开始,作为教学点任教负责人,谭承斌创新提出了“三方三程一线”接送办法,采取学校护送一程、摆渡员转接一程、家长接送一程的联动交接机制,解决交通安全难题。同时,谭承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乘船实行学校买单,接送距离特别远的学生补贴交通费,消除了摆渡员的后顾之忧,他们的责任心也更强、更加热心了。

如今,学生乘船已全部实行了政府买单。每逢节假日学生上下学期间,谭承斌都要亲自带老师在白水两岸码头巡河、巡路,接送学生。

为解决特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从教37多年来,谭承斌从微薄工资中抠出近10万元,资助了近200名贫困学生,解决学生读书、生活各种问题。2012年5月,襄阳市文明办、市妇联、共青团市委、市慈善总会、理想茶行与该校举行结对帮扶仪式,每年定期开展爱心助学、感受城市、心理咨询等系列活动。2014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又为学生添置太阳能热水器,彻底解决了师生洗澡问题。2015年至2018年,谭承斌先后为学校争取近200万元的资金,维修了教学楼,改建了师生宿舍、学生餐厅,新建了值班室、围墙、大门,并为每个教室里安装了电子设备,学校面貌也焕然一新。

坚守大山,夫妻为老人和学生带来温暖

俞洪勤自己是乡村医生,丈夫是乡村教师,夫妻俩一直默默地守护大山深处的山村。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现在已经毕业在上海工作,二女儿因先天患有脑瘫一直在家中。

多年来,俞洪勤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目前,她已为当地白水峪村、东坪村、大谷峪村三个村2149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321名老人、97例高血压病人、30名糖尿病病人、13名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性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俞洪勤给当地村民健康检查(受访者供图)

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袭,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俞洪勤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行走几十里路,不仅要给返乡人员上门测体温,还要送预防宣传手册到每家每户,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各村疫情防控点和南河镇卫生院。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为三个村老百姓撑起一把“防护伞”。

丈夫谭承斌也到东坪村、白水峪村疫情防控联合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值班两个月左右。在学校举行的公益活动中,他将自己获得的10000元奖金捐赠给了因病困难的学生。谷城县组织部看望“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他将1500元慰问金捐赠给了3个学生。2021年他将“襄阳市第八届道德模范”慰问金2000元捐赠给了贫困学生。

夫妻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们的大女儿,疫情期间,大女儿也在村里当起了志愿服务者。

谭承斌在河边接送上学的学生(受访者供图)

守望相助的俞洪勤家庭,携手公益事业,点亮自己,照亮别人。俞洪勤总是用最朴实的话语说:“老谭在学校工作,娃子们离家也比较远,生病了我就得马上去看,拿三五元的药我不会收钱,老谭也不允许。有时候错过了在学校吃饭的时间,就让学生留在自己家吃饭。作为妻子,我得支持他的工作。至于女儿,回家了,帮助乡里乡亲,也是孩子应该做的。”

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就这样,他们互相支持,30多年从未间断,一直守护着这些大山深处的村落,为当地的老人和小孩带来温暖和希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