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对美的“认知战”心领神会,欲借此对付中国,蔡英文也去凑热闹
作者:drake | 分类:国际 | 浏览:98 | 日期:2022年08月25日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上升以及国与国关系的变化,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而国与国之间出现问题时,我们也能发现“信息战”这一词汇的出现频率愈发高了。
“信息战”便是“认知战”的通俗化表达,在俄乌冲突尚未被平息以及美国政府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之际,它再次出现在了日本的《防卫计划大纲》中。
据《环球时报》消息,日本防卫省将在2023年度的《防卫计划大纲中》加入“认知战”的元素,其具体做法便是:在2023年时新设立一个负责“认知领域”的部门,并且呼吁日本政府增加在该领域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日本防卫省还准备促进负责“认知领域”的部队与涉及太空、网络以及电磁波的这三个领域的部队通力合作,从而与“敌国”打一场“认知战”。
虽然这是日本防卫省第一次提出要新设“认知领域”,并呼吁日本政府投入一笔资金用于该领域的研究,但在2018年日本防卫省推出的《防卫计划大纲》中,就已经提到了“认知战”的通俗化名称“信息战”。
所以,有分析认为,日本防卫省此时提出“认知战”,便是想要对其4年前所提出的“信息战”具体化。
在2018年的《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方便新增了可用于信息战的太空、网络以及电磁波这三个新领域,并且还增加了分别负责这三个领域研究与信息收集工作的相关部门。
此后,日本防卫省也没有就此结束对开展信息战的部署工作。在去年8月,日本防卫省在这三个新设立的领域中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团队,从而便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
此后,日方还设立了一个新职务,即“全球战略情报官”。担任该职务的官员将负责收集海外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进行真假辨别,并分析出信息发布方此举的目的。
可以说,日本防卫省如今新设立一个“认知领域”,就是将由美国人首先提出的“认知战”给玩明白了,并且对美方此前与别国打“认知战”的目的心领神会。
“认知战”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美空军前参谋长大卫·古德芬在2017年提出。这位美国空军前参谋长认为,由于全球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新媒体领域的出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形态正在由军事消耗向认知战转变。
也有分析人士将之称为各国对“制脑权”的争夺。
简单来说,“认知战”便是要让国际舆论以及敌对国被你发布的信息或是你的行为所影响。必要的时候,熟练掌握“认知战”技巧的一方可以颠倒黑白,让本无过错的一方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并且击溃对手的心理防线,最终实现其政治目的。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便对俄罗斯发起了“认知战”。比如美国政府多次公开称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是“入侵行为”,而且美国媒体还大肆炒作俄罗斯不仅仅是要“入侵”乌克兰,俄军还将对其周边国家发起军事攻击。
这就使得美国制裁俄罗斯的行为变得更“名正言顺”,而芬兰、瑞典等国也纷纷寻求北约的庇护。由此看来,美国可谓是掌握了打“认知战”的精髓。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美国大打“认知战”时,台当局对这一没有硝烟的作战方式充满了兴趣,也去凑热闹。蔡英文便屡次指责大陆对台湾地区的一系列行为是在打“认知战”。
解放军军机巡航台海以震慑“台独”时,蔡英文便称这是大陆在打“认知战”;外部势力窜访台湾地区时,解放军开展实弹演练,便被蔡英文称作“认知作战升级”。而当台“国安局”被媒体揭露有违法监听的行为存在时,蔡英文便狡辩称这是“境外势力发动的认知战”……
如此种种,可见蔡英文觉得美国前军官提出的“认知战”十分好用,而“认知战”也成为了她颠倒黑白的托词。
与蔡英文当局一般,同样对“认知战”感兴趣的便是日本防卫省。而且,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防卫省之所以决定在2023年度的《防卫计划大纲》中新增“认知领域”,都是被中国“逼”的。
据该媒体的详细报道显示,日本的一位知情人士称:由于中国十分重视“信息战”(即认知战),所以,日本也应该对其予以重视,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回击措施。
但该媒体也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到,中国在日本散布虚假信息的消息并未得到核实,所以,日本防卫省只不过是在预防这一情况的发生罢了。
“美国之音”在本月22日发布文章称:日本防卫省此举,或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认知战”。
然而,日本防卫省在其《防卫计划大纲》中新增“认知领域”并设立相关部门时有意无意地提到中国,不正是在对中国发起“认知战”吗?究竟谁才是“认知战”的发起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