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战局失利,俄军要用核武器?西方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普京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115 | 日期:2022年09月20日俄军前线失利,西方舆论却表示担忧,认为普京将使用核武器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表示,如果俄罗斯要对乌使用核武器,北约将给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援助,并允许乌军进攻俄罗斯本土。
不得不说,这些媒体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俄军只遭遇了一场战役级别的失利,但《华尔街日报》已经在推测普京何时将采取全国总动员了,而且他们认为,俄罗斯这场全国总动员将以失败告终,从而让普京寻求更激烈的选择,即动用核武器。
总结下来,《华尔街日报》的逻辑链是这样的:俄军前线失利——普京遭国内激进势力追责——被迫全国总动员——内部矛盾激烈导致动员失败——俄罗斯输不起——普京只能动用核武器。很显然,西方的这些舆论不但高估了自己为俄军带来的损失,也低估了普京的个人智慧。
首先,从目前来看,俄军虽然丢失了伊久姆、库皮扬斯克等重要城市,但大部分作战人员也及时撤退到了顿巴斯后方,俄军的有生力量没有遭遇毁灭性的打击。除了保住了前线的主力作战部队,俄军后方还有大量的义务兵和驻守远东地区的部队没有调动,有整整5万兵力还在不久前参加了与中国、印度等国共同举行的“东方-2022”联合军演——要知道,目前俄军在俄乌前线的合同兵和雇佣兵加起来也不过10多万。
有句话相信许多人都听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俄军在败退后能否卷土重来,而乌军未来能否保住现在的胜利果实,恐怕才是现在各大媒体需要思考、讨论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普京是否会使用核武器”这种不切实际的问题。
就算我们认真来讨论“普京是否会使用核武器”这个问题,恐怕得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普京作为执掌核按钮的一国领导人,肯定要比大部分人更懂得核战争的风险。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即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彻底失败,但只要俄罗斯本土不受到威胁,那么普京按下核按钮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俄罗斯在历史上不是没输过:1854年,俄国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但英法仍无法从俄国手里夺走克里米亚;1905年,俄国输掉了日俄战争,日本向俄国索要30亿日元赔偿,结果俄国人只回应了一句话:“一分钱不给,如果不服,我可以把欧洲的军队调过来,咱们接着打”。日本也知道自己没那个实力,最后只能作罢,放弃了对俄国的索赔。
这就是大国的底气,就算它输了,只要基本盘还在,你就拿它没什么办法。
至于“全国性总动员”,其实是西方媒体一直比较喜欢鼓吹的论调。但问题在于,俄军现在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缺人,而是在于其他方面。盲目动员,只会让大量未经训练和装备不良的新兵涌入前线,徒增后勤负担。
最后再来谈谈“乌军进攻俄罗斯本土”的可能。我们要清楚一点:就算普京不使用核武器,乌军仍有可能为了报复而进攻俄罗斯本土。
毕竟截至目前为止,俄罗斯尚未对乌克兰正式宣战,仍坚称是“特别军事行动”,因此俄军义务兵按照法律不能上战场。而如果乌军真的对俄罗斯本土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那么这次冲突的性质将彻底改变,普京政府将完全有理由对乌宣战,冲突范围势必将进一步扩大。而这里的关键在于——泽连斯基已经明确表示将“收复”克里米亚,而如果乌军进攻克里米亚,俄罗斯是否会将其视为对本土的打击?
言归正传。美媒对于核战争的无端联想,体现出了美国很多人仍沉浸在冷战思维中不能自拔,美国媒体如此,美国政界其实亦是如此。
核战争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未来,美国的政客和舆论现在应该做的是缓和俄乌局势,而非火上浇油,更不能任由这场地缘政治灾难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外溢,从而给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带来更加艰巨的挑战。